北京丰台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0年—2035年)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位于丰台区东南部,北至南四环路,南至南苑东路和警备西路一线,西至京开高速联络线,东至大兴区和丰台区区界,总用地面积15.59平方公里。

640

规划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关于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等规划建设要求,深入贯彻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部署,围绕文化和国际交往等首都功能的建设需求,着力优化首都生态格局,提升南部地区环境品质,挖掘与传扬南苑历史文化特色,努力将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新时代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展现首都生态文明成就、引领首都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地区。

1

街区划分

结合现状社区边界、权属边界、自然边界等要素,综合功能布局,将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划分为14个街区36个主导功能分区

640-2

2

功能定位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首都南部结构性生态绿肺。推动规划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实施空间整合和生态修复,营造蓝绿交织的城市大型绿色空间,构建城市转型发展的绿色引擎,引领北京南部地区功能与品质的全面跃升。

传承文化脉络,打造享誉世界的千年历史名苑。挖掘与传扬南苑历史文化脉络,重塑历史水系格局,突出森林湿地特色,恢复苑囿风貌,承载国家文化展示功能,彰显新时代大国首都文化自信。

3

发展目标

近期: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初见成效,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绿空间框架初步形成。

中期: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生物丰富多样,基础设施齐备,形成绿色生态、活力宜居的高品质公园化地区。

远期: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全部建成,生态环境优越、生态效益显著,国家文化展示功能区全部建成,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展示重要承载区。

4

规模控制

总量规模管控

规划常住人口总规模约2.72万人,就业岗位总规模约3.90万人

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约738.64公顷,其中,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597.26公顷、特交水建设用地约141.38公顷,非建设用地约820.03公顷。

细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框定三类用地规模

1、生态空间

深化限制建设区规划,鼓励将其逐步纳入生态控制区进行统一管理,规划生态用地规模不低于936.72公顷、生态空间占比不低于60%

 

2、生产空间

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通过大力腾退现状无序低端产业用地,重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以商务商业、特色服务为主导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规划产业用地规模控制在50.41公顷以内,占比由现状的20.45%缩减至3.23%左右。

 

3、生活空间

落实南中轴地区发展定位,为首都功能承载预留空间。加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适度增加三大设施规模,打造生态宜居社区。规划居住用地规模约48.33公顷,规划三大设施用地规模约126.25公顷,其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77.60公顷,交通设施用地2.20公顷,市政设施用地46.45公顷

合理明确规划建筑规模,强化建筑规模管控

规划地上建筑总规模控制在480.32万平方米以内其中规划居住建筑规模上限为115.74万平方米,规划产业建筑规模上限为106.84万平方米,规划独立占地的三大设施建筑规模下限为105.81万平方米规划其他建筑规模上限为57.48万平方米,战略留白用地建筑规模预留约94.45万平方米。

落实战略留白用地

战略留白用地规模约94.45公顷,承载国家文化展示功能。按照《北京市战略留白用地管理办法》的要求,2035年前实现实地留白,做到“地上物清零”和“零成本”持有。

5

承载三大核心功能,实现高品质城市服务

完善生态休闲游憩功能。构建蓝绿交织、鸢飞鱼跃的自然生态本底,植入自然科教、风景游赏、运动健身、文化体验等功能。

预留国家文化展示功能。以战略留白地区为载体,集中承载国家文化展示与博览、国际文化交流、国际会议等功能。

提升特色生活服务功能。塑造高品质社区,植入品质居住、商业服务、休闲生活、体育运动等功能。

6

空间结构布局

统筹协调城绿关系,以中轴为统领,以蓝绿生态空间为基底,组团式布局城市功能,构建“一轴两带、两核六区”的整体空间格局。

  • “一轴”为生态文化未来发展轴。
  • “两带”为大红门御道历史文化带、小龙河自然生态带。
  • “两核”为湿地生态保育核、森林生态保育核。
  • “六区为湿地生态片区、森林生态片区、文化交流片区、国家文化展示功能片区、城市休闲服务片区、城市生活服务片区。

640-4

7

重点地区规划

划定南苑路两侧为一级重点功能区,北至南四环路,南至南苑东路和警备西路一线,西至机场高速联络线,东至和义东路,总面积约144.03公顷。严控重点功能区空间形态,南苑路两侧地块建筑高度不超过36米,并向两侧公园绿地逐渐降低,整体形成舒缓开阔、韵律变化的天际线。严控南苑路两侧城市界面,建筑退线10米,贴线率不低于70%,形成规整秩序的街道界面,体现礼仪性和庄重感。

640-1

公园及景观风貌区主要位于南苑路两侧及机场高速联络线以东的部分区域,总用地面积约525.02公顷结合大红门御道文化线路,统筹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御道文苑景区,邻近中轴区域以疏林草地为主,塑造舒朗开敞的中轴景观形象,外围区域建设景观背景林,烘托中轴环境氛围。依托大泡子等河湖水系,建设泡子湿地景区,加强湿地景观营造,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岸生态化处理,建设无人干扰的湿地生态保育核,改善鸟类等动物栖息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现状林地资源,结合森林健康经营与高品质公园建设需要,适当加以改造利用,鼓励运用乡土植物,优化乔灌草比例,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促进生态环境的系统修复,形成自然野趣的公园景观风貌;依托现状山体完善景区山水骨架,强化景观联系与视廊控制,打造可全方位观景的飞雁台等景观节点。

在规划区东南部以小龙河为串联,统筹水系、绿地和建筑空间,强化功能空间组织,加强滨水地区控制,打造空间交融、景观优美的开放空间节点,完善中轴空间秩序,提升南中轴地区景观形象。

严控公园及景观风貌区内的建筑形态设计,形成传统气韵、现代简约的风格特色。规划新建建筑宜以1一2层为主,高度不超过9米。

其他公共活动区主要位于南苑国际文化交流区,总用地面积15.23公顷应强化建筑与公园环境融合,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空间形态,塑造韵律优美、变化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8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构建以皇家苑囿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展示体系

一主”是以南苑皇家苑囿文化为核心的主要文化脉络,通过意向性恢复南苑历史印记,延续古都“北山南水、北文南武”的空间格局特征,再现“南囿秋风”的历史景观风貌。

“多支”铁路、航空航天等多种近现代文化支线,系统梳理现存文化元素,创新利用手段,展现活力多样的近现代文化魅力。

1.意向性恢复南苑历史印记

结合南苑历史上大红门御道、古苑墙、三台子、潘家庙角门等的空间位置,合理利用文化元素符号,加强文化意境营造,强化艺术化处理,恢复“御道双台、一墙一门”的历史文化印记,凸显南苑整体文化氛围。

 

2.情景式展现苑囿特质的体验场景

加强南苑历史功能活动研究,提取代表性历史要素,通过特色活动植入、景观小品陈列等方式,形成驻跸御道、苑台畅观、农颐广稼、万木留香等10处古今时空对话的文化体验场景。

 

3.创造性利用近现代工业溃址

结合现状交通和工业遗址,植入时尚活力的现代游憩功能,展现近现代工业遗址文化魅力,激发工业遗址活力。

4.现代化展陈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

建设历史博览、文化展示、科普教育3类特色文化博览馆,通过数据平台搭建、历史文化戏剧演绎、科普教育活动策划等多种展示方式,增强互动体验感知,讲好南苑地区历史文化故事。

640-5

9

特色风貌塑造

规划落实南中轴地区整体风貌要求,结合场地空间特征和发展定位,将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整体风貌定位为“中国气质、南苑风韵、创新风尚”

 

640-3

10

水系统规划

遵循南苑历史水系脉络,恢复历史水系构建“一河、十湖(泡)、两溪、一淀”的水域形态,再现历史南苑“潴滞成泽”的湿地特征。其中,“河”为小龙河,“十湖(泡)”为大泡子、一亩泉等坑塘湖面(水泡子),“两溪”为串联湖泊泡子的沟渠溪流,“一淀”为湿地生态保育核。

规划范围内有小龙河、小龙河南支沟、凉风灌渠3条河流,以中心城再生水管网为稳定水源、雨洪水为补充水源,公园生态维护最小需水量不少于5万立方米/天,鼓励雨水资源利用。

采用生态工法改造丰富水域岸线,生态岸线率不低于80%;塑造水下地形,合理配置水生动植物群落,强化水体自净能力,水深宜为0.2一2.5米,水生植物覆盖率达60%一70%,公园内水质主要指标达到IV类,局部优于IV类,保障公园水环境品质。

640-6

依托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三类滨水空间。其中,居住社区类滨水空间分布在和义东路东侧的小龙河沿线,重点布局服务周边居民的休闲游憩与体育活动场地;商业办公类滨水空间分布在小龙河上游和凉风灌渠两侧区域,重点增设活力交往的室外活动空间;公园广场类滨水空间分布在泡子湿地等景区内,应与两侧绿地一体化打造,形成生境丰富、景观优美的自然生态廊带。

640-7

 

11

生境系统规划

以史为纲,确定哺乳类、鸟类等多个目标物种,塑造森林、灌草、季节性湿地、水域四大类生境,细分自然保育林、自然游憩林、蔬果林、庭院花园、稀树草甸、草地、野花草甸、湿生草甸、滩涂、水稻田、河溪、湖泊12小类生境类型,满足物种栖息需求。结合鸟类目标物种生存需求,增设底栖动物、鱼类等物种,形成完善的生态链,构建循环稳定的生态系统。

1.森林生境引导

森林生境包括自然保育林、自然游憩林、蔬果林和庭院花园等生境。

自然保育林生境单片面积不少于5公顷,应临近水体、湿地布局,尽量与游览区隔离,减少园路和游览设施配置,不宜设置一级园路:植物应采用多样化乡土树种,突出产种、产果量高的食源植物配置,形成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合理开设面积0,1一1公顷的林窗,林窗占比不少于10%。

自然游憩林生境应临近园路布局,兼顾景观效果。植物以多样化的乡土树种为主,间种观赏树种,形成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加强森林抚育,在树木成年期,确保30%的区域郁闭度达到0.6。

蔬果林生境以增强历史南苑农耕渔采体验为主,种植果树、蔬菜等植物。可在边缘地区种植少量粮食、油料等作物,面积不少于蔬果林总面积的5%。

庭院花园生境应结合城市建筑空间布局,以景观观赏功能为主。适当布置雨水花园、小型湿地,点缀种植食源植物,为动物提供良好城市栖息环境。

2.灌草生境引导

灌草生境包括稀树草甸、草地、野花草甸和湿生草甸等生境。

湿生草甸生境应在湿地生态保育核内、结合湖泊水面集中布局,单片规模不少于1公顷。不宜设置园路等游览设施,远离游览区域,禁止游人进入,边界区域可设置野生动物观赏掩体站点;植物应以乡土湿生草种为主,不种植乔、灌木。

稀树草甸生境应在湿生草甸外围布局,单片规模不少于1.5公顷。应远离游览区域,减少园路和游览设施配置,不设置一级园路,结合游览线路可适当布局野生动物掩体观赏节点;植物应以乡土乔木为主,不宜配植灌木,形成乔草复层植物群落,树木成年期郁闭度低于0.1。

草地生境应结合自然游憩林的林窗和外围空间布局。以可产种的乡土草种为主,适当配植观赏植被且面积不超过30%。

野花草甸生境应在稀树草甸、自然保育林外围布局,单片规模不小于1公顷。宜远离主园路,采用木栈道等形式,限制游人量;植物应以乡土双子叶开花草种为主,局部组团式种植乔木和灌木,树木成年期郁闭度低于0.2。

3.季节性湿地生境引导

季节性湿地生境包括滩涂和水稻田生境。

滩涂生境应依托水体消落带布局,合理设置驳岸坡度,结合水位变化配置乡土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等不同类型植物,为两栖类等动物营造良好栖息环境。

水稻田生境应采用传统种植模式,田内沟渠注重与周边水体的连通,建设生态驳岸,营造微地形,满足两栖、爬行类动物生存需求。

4.水域生境引导

水域生境包括河溪和湖泊生境。

河溪生境主要包括小龙河、小龙河南支沟、凉凤灌渠等。

湖泊生境主要包括大泡子等,应以自然驳岸为主,水体岸线自然化率不低于80%,水岸坡度宜为1:5、1:10;鼓励具有净水效果的水生观赏植物配植,根据不同水深种植沉水、浮水、挺水等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

12

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规划

1.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增加市郊客运功能

利用丰双铁路开行市郊客运列车,可连通至北京城市副中心、怀柔科学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大兴新城等城市重要功能区,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同时逐步推动大红门货运场站专业物流外移,不再新增货运用地规模,逐渐调整大红门货站功能及运输职能,条件允许时(部分)转变为客运功能。

2.增加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轨道交通服务

鼓励结合轨道线路和站点完善布局,提升公园轨道交通服务。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可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城市轨道车站800米半径可覆盖约48%的居住人口及75%的就业岗位

13

道路交通网规划

快速路:预留大兴机场高速接入中心城区的道路红线条件,南四环路至南五环路区间红线宽度80米;规划京良路快速路道路红线80米,公园段宜采用隧道形式,预留地下道路结构宽度60米,减少生态环境干扰。规划范围内快速路包括南四环路、京良路、京开高速联络线等,总长度约为18.2公里。

  • 机场高速联络线衔接南四环路,规划范围内形成5处互通式立交、7处分离式立交

主干路:优化南苑路道路断面,规划南苑路和义段采用二分路形式。规划范围内主干路包括南苑路、通久路、槐房西路等,总长度约为14.6公里。

次干路:规划新建和义西路、和义东路疏解南苑路交通功能,并向北延伸下穿南四环路衔接首都商务新区,促进重点功能区联动发展,总长度约为16.9公里。

支路:强化和完善城市休闲服务区、城市生活服务区等的支路统其他道路:包括主导功能分区路、步行和自行车专用路,其中步行和自行车专用路为公园主路、历史文化御道及滨水绿道。形成由南四环路、通久路、京良路、警备西路及京开高速联络线、京开东路、槐房西路、和义西路、南苑路、和义东路、光彩路南延线构成的“四横、八纵”结构性干路网,由于规划范围内大部分地区在集中建设区外,不计算路网密度。

640-9

14

高标准步行和自行车系统

除快速路主路外,各级城市道路两侧均设置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且不得中断;优化街道横断面,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实现规划道路红线内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色空间比重大于50%。

依托公园主路、历史文化御道及滨水绿道构建步行和自行车专用路网络,衔接大红门桥立体步行系统并与首都商务新区大红门御道连接结合公园景观建设,打造连续贯通的滨水绿道,提升滨水空间可达性,促进滨水空间回归居民生活。规划步行和自行车专用道里程约77.0公里左右。

在国家文化展示功能片区建设慢行示范区,优化步行环境,构建连续舒适的林荫路步行系统,规划慢行示范区人行道有效宽度达标率为100%,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绿荫率达到100%。精细化设计道路交叉口,缩短行人过街距离,鼓励在人流密集地区建设智慧过街系统,实现人车分行。

15

海绵城市

640-8

1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基础教育设施用地约0.45公顷,规划新增用地约5.68公顷,均为独立占地。幼儿园服务半径按500米计,小学服务半径按1000米计,中学服务半径按1000一2000米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建在居住用地相对集中的街区,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地共享共建;社区服务站按照每处服务0.5万—1.5万居民设置。己设置卫生服务中心的居住区不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

规划机构养老设施总规模约1600床,居住用地相对集中的街区按要求配建服务驿站,服务半径1000米,非独立占地,宜安排在建筑首层,应有独立的出入口。

规划新增文化设施用地约27.73公顷,建筑规模约41.37万平方米。规划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面积达到0.45平方米。按照“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布局文化、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场所等设施,扩大公共文化空间。以步行10一15分钟为服务半径,可不独立占地。

规划保留现状体育场设施用地约5.14公顷,规划新增体育设施用地约30.16公顷,建筑规模约30.34万平方米。

17

控规详图

(点击图片可放大)

640-10

640-11

640-12

640-14

640-13

640-15

640-16

640-17

640-18

END

 

来源:北京丰台区政府官网、市规自委、北京规划建设前沿,新丰台整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的头像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